[小資蝦喝/酒宅] Benjamin Leroux – Bourgogne Rouge 2020
種植釀造
這款布根地的黑皮諾,葡萄主要來自 Pommard、Volnay 和 Meursault 三個名村, 其中 20% 來自 St-Romain 和 Monthelie 村,甚至還有三桶來自 Vosne Romanée 的勃根地葡萄酒,就風格而言,是徹頭徹尾的伯恩丘紅酒。
釀造時葡萄經完全去梗,發酵完成後 2/3 在大木桶熟成、1/3 在小桶中熟成,但幾乎沒有新桶。
品飲筆記
不知道大家是否常聽過人家在討論冷年份、熱年份,或是好年份、壞年份,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其實對於一些本來就很溫暖的產區,尤其是那些年年都釀 14% 以上的酒來說,也許差異並不顯著。可是當產區足夠冷涼,些許的氣溫、降雨變化就會影響葡萄成熟度的產區,年份差異其實顯而易見。
先說我並非什麼布根地專家,但這款酒真的好喝,是 Bourgogne 大區級別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莊,原因為何?肯定跟 2020 脫離不了太大關係。如果大家這兩年有在喝布根地,會發現 2020 因為炎熱乾燥,很多的酒都至少 14% 酒精度,但是 2021 相比,也許更多險峻的春霜降雨,氣溫還是更接近過去,也因此前一個年份的成熟度和集中度會提供另一個層次的飽滿感受。
中等紅寶石色,比多數冷年份都還深一些,香氣濃度中高,開瓶即喝,香氣奔放,覆盆莓、紅及黑櫻桃傾瓶而出,典型的泥土調性也有一些。干型,中高酸度,細緻的單寧,濃縮的風味中玫瑰和洛神花更多,也有少少的烘烤味,酒體近中高,但很容易喝又美味。


品種 Pinot Noir
除了法國金丘以外,世界大部分的黑皮諾都可以進行早飲,當然它們仍然有其陳年潛力。與其他「更雄壯偉大」的法國紅葡萄品種卡本內蘇維濃和希哈相比,單寧和色素含量較低。儘管最好的葡萄酒衰落的速度很慢,但年輕時的風格更迷人,發展也更快。
這個品種早發芽早熟,而且皮薄,所以不只害怕霜凍、怕熱、也容易染上黴菌,而且不適合非常溫暖的地區生長,因此在剪枝、樹冠管理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才能維持其品質,這也促進了在1970年代盛行的克隆選擇。同時,黑皮諾對其產量的大小很敏感,許多乏味的例子都說明了對產量的要求過高。
近年越來越多 Pinot Noir 加強了橡木桶的培養,是種流行或說是潮流,也就是大家常看到的『200%新桶』。為了釀造酒色深沉、與木桶更完美融合的平衡酒款,新桶熟成一年以後,再換新桶的做法,早已見怪不怪。這做法帶來更多的烘烤系列氣味之外,也增加了一些木桶帶來的單寧。然而,人們普遍認為,黑皮諾比夏多內更難釀造,需要根據每個特定年份的需求不斷監控和微調技術。
法國
毫無疑問,最好的黑皮諾就是最好的勃根地紅酒,甚至中心地帶金丘的特級園遠遠高於其他產區的質量,像是 Gevrey-Chambertin、Morey St Denis、Vougeot、Vosne-Romanée、Aloxe-Corton、Corton 都是特別優秀的村莊,尤其 Vosne-Romanée 是優質葡萄酒最集中的地方。
因為黑皮諾特別能夠反映風土能力,因此是勃根地盛行生物動力法的原因之一。
產區 Bourgogne
氣候風土
金丘才是整個勃根地最精華的心臟地帶,像是價格相對較低的大區級 Bourgogne,通常是產自比較周圍地理條件較普通的地區,多以果味為主,品質和複雜度即使難以跟更高級的村莊、一級園、特級園相比,但通常具備一定的質量。
種植釀造
最常見的白葡萄品種是 Chardonnay 以及越來越流行的 Aligote;而紅葡萄品種則是 Pinot Noir 以及比較少見到的 Gamay或混釀,偶爾也會有些桃紅酒。
勃根地的石灰岩泥土適合黑皮諾的生長,而這裡的樹形也多進行 Guyot 整枝,確保果實有足夠的日照以及良好的通風。
Australia 澳洲
Austria 奧地利
Chile 智利
Croatia 克羅埃西亞
Czech 捷克
France 法國
Georgia 喬治亞
Germany 德國
Greece 希臘
Italy 義大利
Japan 日本
New Zealand 紐西蘭
Portugal 葡萄牙
Slovakia 斯洛伐克
Slovenia 斯洛維尼亞
South Africa 南非
Spain 西班牙
Taiwan 台灣
Thailand 泰國
USA 美國
